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书院教学 » 培养方案 » 正文

2024级为先书院本科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4-08-16 点击数:

为先书院

2024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先书院旨在培养定义未来的科技领导者。书院“使命驱动,敢为人先”,以培养工科国际顶尖学术、产业、管理人才为先,以发展中国科技创新核心关键技术为先,以探索清华新时期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先。

二、培养要求

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1)坚实的理工基础: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坚实的科学/工程基础、较强的专业研究能力。

2)优秀的人文素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底蕴、健康心理、审美雅趣。

3)卓越的领导力:勇于突破、善于协作、有国际视野、有感染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按本科四年学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本科最长学习年限为专业学制加两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要求

本科培养总学分为146学分。其中,校级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基础课程55学分,专业课程22学分,创新实践环节2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校级通识教育 49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必修 17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0680053

思想道德与法治

3学分


10680101

形势与政策(1)-秋

1学分

1

2组选1组

10680131

形势与政策(1)-春

1学分

10680121

形势与政策(2)-春

1学分

2

10680111

形势与政策(2)-秋

1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


1068007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学分


106801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学分


1068002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2学分


10680092

思政实践

2学分

大一暑期选修

限选课 1学分

序号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系列

主线

1

00680201

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

1学分

“中国”系列

中国式现代化

2

00680221

中国共产党历史(“四史”)

1学分

3

00680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四史”)

1学分

4

00680211

改革开放史(“四史”)

1学分

5

00680042

中国政府与政治

2学分

6

00670091

新闻中的文化

1学分

7

00460072

中国历史地理

2学分

8

02090051

当代国防系列讲座

1学分

9

02090091

高技术战争

1学分

10

00590043

中国国情与发展

3学分

11

10691143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3学分

12

10691093

《史记》研读

3学分

13

00782982

古谱诗词与中国音乐文学

2学分

14

00820032

中国工艺美术史

2学分

15

00783102

中国民歌与地域文化

2学分

16

10691173

《孟子》研读

3学分

17

10691383

老庄研读

3学分

18

00000231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物、红色遗产与建筑记忆

1学分

19

00805291

中国汉字设计史

1学分

20

10691412

孔子和鲁迅

2学分

21

04720032

《霸王别姬》的艺与魅

2学分

22

01030192

教育哲学

2学分

“现代化”系列

23

00660263

法律思维

3学分

24

00590062

腐败的政治经济学

2学分

25

00701162

西方政治制度

2学分

26

00000021

面向城乡协调的乡村规划

1学分

27

10260062

从算盘到量子计算机

2学分

28

00800871

设计思维

1学分

29

01030032

教育与就业

2学分

30

11510052

工业生产概论

2学分

31

02070071

大学生心理训练与潜能开发

1学分

32

00000131

极地建筑

1学分

33

10000052

中国城市规划史

2学分

34

01510022

工业系统概论

2学分

35

00670403

镜头中的国家与社会

3学分

36

10510273

经济学通论

3学分

37

10000034

建筑与城市文化

4学分

38

10780142

自我启示剧场

2学分

39

00250202

无处不在的电子技术

2学分

40

00460063

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3学分

“创新”系列

41

00050222

生态文明十五讲

2学分

42

0005007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学分

43

00050111

雾霾成因与防控

1学分

44

04000061

传统与现代:中医药科学研究进展

1学分

45

00120112

生物材料工程与器件

2学分

46

01510162

制造工程体验

2学分

47

00150051

智能化汽车

1学分

48

10220042

透视能源新视角

2学分

49

10691603

逻辑与思维

3学分

50

14700073

西方近代哲学

3学分

51

00150222

智能汽车安全

2学分

52

00450182

生命科学简史

2学分

53

01510482

能源技术创新与实践

2学分

54

10310082

改变世界的“力”

2学分

55

00600022

中美贸易争端和全球化重构

2学分

“新时代”系列

56

00700052

大学生心理健康

2学分

57

01510492

能源与社会

2学分

58

00701512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2学分

注:港澳台学生必修: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其余课程不做要求。国际学生对以上思政课程不做要求。

备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校最新要求的为准。

(2) 体育  4学分

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学生大三结束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需完成第1-4学期的体育必修课程并取得学分。

本科毕业必须通过学校体育部组织的游泳测试。体育课的选课、退课、游泳测试及境外交换学生的体育课程认定等请详见学生手册《清华大学本科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3) 外语(一外英语学生必修8学分,一外其他语种学生必修6学分)

学生

 

 

课程面向

学分要求

一外英语学生

英语综合能力课组

英语综合训练(C1

入学分级考试1

必修

4学分

英语综合训练(C2

英语阅读写作(B

入学分级考试2

英语听说交流(B

英语阅读写作(A

入学分级考试3级、4

英语听说交流(A

第二外语课组

详见选课手册

限选

4学分

外国语言文化课组

外语专项提高课组

一外小语种学生

详见选课手册

6学分

公外课程免修、替代等详细规定见教学门户-清华大学本科生公共外语课程设置及修读管理办法。

注:国际学生要求必修8学分语言课程,包括4学分专为国际生开设的汉语水平提高系列课程及4学分非母语公共外语课程。

4)写作与沟通 必修 2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0691342

写作与沟通

2

大一完成

 注:国际学生可以高级汉语阅读与写作课程替代。

5)通识选修课 限选 13学分

通识选修课包括人文社科艺术科学四大课组要求学生每个课组至少选修2学分。通识选修课程详见“校级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其中:

推荐从以下通识课程中选修2学分,计入人文课组。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4720063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专题

3学分

秋季开课

14720012

《三国志》与三国史

2学分

00690912

清史概要

2学分

14720043

考古发现与《史记》

3学分

10691562

中国史要论

2学分

春季开课

10691552

中国历史地理

2学分

10691233

中国古代文明

3学分

10691093

《史记》研读

3学分

14700093

古希腊文明

3学分

春季开课

10691113

西方思想经典与现代社会

3学分

春季开课

14700073

西方近代哲学

3学分

春季开课

②领导力课程必修2学分,计入社科课组。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24770022

工科领导力

2学分


③创意设计课程必修2学分,计入艺术课组。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24770072

创意设计

2学分



注:港澳台学生必修中国文化与中国国情课程,4 学分,计入通识选修课学分。

国际学生必修中国概况课程,1门,计入通识选修课学分。

2.基础课程55学分

(1) 数学基础课程   17学分 必修/限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0421055

微积分A1

5


10421065

微积分A2

5

10421324

线性代数

4

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三选一

10421373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3

10421365

随机数学与统计

5

(2) 物理基础课程  16学分 必修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20430225

基础物理学(1

5


20430234

基础物理学(2

4


20430265

基础物理学(3

5


10431192

物理实验B01

2


(3) 化学基础课程  9学分 必修/限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0440144

化学原理

4


30130603

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

3

四选一

20440333

有机化学B

3

20340123

生物化学(1

3

20340144

有机和生物化学

4

20440532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B  

2

二选一

34770022

综合化学实验

2

(4) 工程基础课程  13学分 必修/限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2074007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

三选一

推荐加*课程

30250023

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

3

20740063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3

30120464

工程图学与设计基础

4


30230812

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1)(电子系)

2

二选一

30260252

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1)(集成电路学院)

2

20230271

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1)(电子系)

1

二选一

30260231

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1)(集成电路学院)

1

30230822

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2)(电子系)

2

二选一

30260272

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2)(集成电路学院)

2

20230281

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2)(电子系)

1

二选一

30260241

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2)(集成电路学院)

1

备注:亦可选电子系4学分30231114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该课堂一学期内完成全部课程内容。

3.专业课程22学分

为先书院设置了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工程共计四个专业课程模块,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模块课程进行学习,毕业时可根据已完成的培养方案专业模块,申请并取得相应的本科专业学位。

(1) 测控技术与仪器  22学分 必修/限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30130493

光学工程基础(1

3

专业基础课

40130653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

3

30130123

控制工程基础

3

20130663

仪器设计技术基础

3

专业限选课

限选不少于13学分

30130373

微机电系统设计

3

30130543

微纳米测量与测试技术

3

30130512

计算机控制技术

2

30130503

光学工程基础(2)

3

40130753

光电仪器设计

3

30130533

光电检测技术

3

30130523

光电子技术

3

30130552

光纤技术

2

40131312

纳米光学

2

测控技术与仪器模块限选课开课目录以选课时实际情况为准。

(2) 材料科学与工程  22学分 必修/限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30350364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4

专业基础课


30350352

材料力学性能基础

2

34730142

材料制备科学与工程

2

34730163

材料分析与表征

3

34730112

材料物理性能

2

34770012

材料化学

二选一

2

44730122

材料化学

2

30350262

固体物理学

2

20350042

工程材料

2

40350372

结构陶瓷材料及其应用

2

专业限选课

限选不少于3学分

40350362

薄膜材料与应用

2

40350222

新型碳材料

2

40350432

生物材料学概论

2

40350512

电子封装

2

40350532

计算材料学

2

40350462

功能陶瓷材料及应用

2

40350392

电子材料工学

2

40350492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

2

40350603

材料加工工艺

3

(3) 生物医学工程  22学分 必修/限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25020014

信号与系统*

4

专业基础课

34000733

人体结构与功能

3

34000663

生物医学电子学(1-传感器

3

34000673

生物医学电子学(2-仪器

3

44000573

生物系统制造原理

3

微纳医学课组

44000583

生物医学检测-光学仪器设计

3

44000593

生物医学检测-器件与试剂

3

34000353

神经科学与神经工程基础

3

神经工程课组

44030263

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

3

44000423

神经建模与数据分析

3

44000183

医学影像(1-物理基础

3

医学影像课组

34000503

医学影像(2-成像系统

3

34000633

医学图像处理

3

备注:25020014信号与系统为原24000024生物医学信号与系统。

(4) 交叉工程22学分 必修/限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30350364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4

专业基础课A组(三选二)

30130614

精密仪器工程基础

4

25020014

信号与系统生医开课)

二选一

4

30260294

信号与系统集电开课)

4

40130653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

3

专业基础课B

A+B限选不少于16学分)

30130493

光学工程基础(1

3

30130503

光学工程基础(2

3

34730163

材料分析与表征

3

34730112

材料物理性能

2

34770012

材料化学

二选一

2

44730122

材料化学

2

34730142

材料制备科学与工程

2

34000733

人体结构与功能

3

34000663

生物医学电子学1

3

34000673

生物医学电子学2

3

30260263

集成电路基础-器件物理

3

40260373

集成电路基础-芯片设计

3

40350392

电子材料工学

2

方向特色课

(信息科技)限选不少于6学分

40131372

光电子学原理

2

30260283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3

30260203

数字集成电路与系统

3

40260382

集成电路先进封装与系统集成基础

2

40260402

集成电路设计工程

2

44770012

先进芯片材料与制造

2

40131403

机器人学及无人系统

3

方向特色课

(智能工程)限选不少于6学分

40131392

智能感知与测控工程

2

00130322

类脑计算和类脑计算系统技术

2

34000353

神经科学及神经工程基础

3

30260303

高性能计算与计算机体系结构

3

20220483

电路原理C

3

20250242

人工智能原理

2

20250392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2

30250383

智能机器人

3

40350222

新型碳材料

2

方向特色课

(低碳能源)限选不少于6学分

40350462

功能陶瓷材料及应用

2

40350362

薄膜材料与应用

2

40350452

低维材料制备技术基础

2

40350432

生物材料学概论

2

方向特色课

(生命健康)限选不少于6学分

34000663

生物医学电子学(1-传感器

3

34000673

生物医学电子学(2-仪器

3

00130382

生物分子体外检测技术原理

2

备注1:方向特色课持续建设中。

备注2:如未来计划学习交叉工程(智能工程)专业方向学位,建议自行先修读离散数学。


4.创新实践环节   20学分

(1) 夏季学期实践训练   9学分 必修/限选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24770072

创意设计

2

学分包含在通识课组

31510253

科技产品创新实践

3

4

新开课

模拟仿真实践

3

选一

30130373

测控仪器综合训练

3

40131143

光电仪器综合实践

3

40131183

光电子技术综合实践

3

34000643

电生理原理与实验

3

40350633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

3

40260393

集成电路综合实验

3

44770103

国内外研学与工程实践

3


(2) 科技创新与挑战   8学分  必修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24770011

科技创新与挑战1

1

秋季开课

24770031

科技创新与挑战2A

1

四选三

24770041

科技创新与挑战2B

1

24770051

科技创新与挑战2C

1

24770061

科技创新与挑战2D

1

44770022

科技创新与挑战3A

2

选一

44770032

科技创新与挑战3B

2

44770042

科技创新与挑战3C

2

44770052

科技创新与挑战3D

2

44770062

科技创新与挑战4A

2

四选一

44770072

科技创新与挑战4B

2

44770082

科技创新与挑战4C

2

44770092

科技创新与挑战4D

2

备注:转系同学可通过SRT等进行科技创新与挑战部分课程替代,具体请咨询院系教学办。

3)论文训练  3学分  必修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新开课

综合论文

3